喀什股票配资 珠海海鲈全产业链产值186亿元,新兴市场将有多大发力空间?

加工业和预制菜的发展,能给一个水产品种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加工业对水产的主要意义在于延长产业链,平衡供需,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广东是水产养殖大省,在预制菜产业发展,特别是水产预制菜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培育出多个优势品类。

海鲈是广东的优势水产品种,2023年产量超过24万吨,占全国67%以上。在海鲈产业发展历程中,加工业的带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2015年前后,珠海的海鲈加工业就开始起步,随着产业不断扩大,推动海鲈进入全国各主要市场,现在海鲈已是广东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类,其流通加工、预制菜等相关产业水平业内领先。本文大致梳理海鲈产业的成长历程,为水产与预制菜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此外,近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南京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评核为认定为瞪羚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从全线滞销到稳步增长

加工业发展推动海鲈“游”向全国

珠海海鲈产业成型于2000年前后,从2004年过后,在饲料科技等因素推动下,海鲈产量开始显著增长。同时,市场不利因素越来越显现,从2005年起,海鲈价格剧烈波动,特别是在2006年、2008年、2012年出现全局性的亏损,商品鱼全线滞销,价格跌破成本,行业陷入“三年一坎”困境。

为破解海鲈滞销困局,2013年,珠海组织专门力量向全国开拓销路,在广西、贵州、云南、新疆、甘肃、四川、重庆、福建等多个省市相继建立销售渠道,政府支持销售商直接触达二三线城市。同时,相关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助推海鲈源源不断“游”向全国。

广东强竞农业集团是海鲈加工的先行者之一,企业负责人刘强介绍,按照传统冰鲜模式,鱼的保质期只有5-7天,一旦过期就要跌价处理,养殖价值无法体现,产品附加值也无法提升。在2014年,强竞集团等企业开发出海鲈二去(即去内脏和去鳞)产品、腌制产品,大幅提升产品保质期,在延伸销售网络的同时,还推动海鲈进入冻品市场,逐步衔接团餐、快餐、餐饮等环节,成为B端市场产品,销路进一步扩大。

2017-2018年,在海鲈核心产区斗门,以海鲈为主的水产加工物流园区逐步形成规模。2022年,珠海建设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2023年,珠海以地理标志“白蕉海鲈”为重点,为预制菜全产业链赋能加速,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全力推动海鲈产业化发展。

水产养殖拐点已现

新兴市场潜力逐步显现

“我国水产行业已告别‘追求质’时期,进入‘讲究质’时代。”今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2024中国水产品大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2023年,中国水产饲料产量出现首次下降,水产品出现大面积压塘现象,珠三角地区塘租下降,这些现象意味着水产养殖正在从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迈入到更加重视提升“质”的阶段。

从产量数据看,从2018年以后,海鲈产量增速明显加快,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珠海加工业人士反映,在2016年以前,海鲈主要以冰鲜销售为主,加工业起步之后,到2020至2021年间,产品格局形成鲜活、冰鲜、加工各占三成左右局面。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形态转变,在各方大力推动下,预制菜等产业形态迅速成长,目前加工产品比例已上升至50%-60%,加工业发展迅猛。

事实上,我国水产消费正加速转变,海水鱼类、虾蟹类等优质品种销量不断攀升。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表示,我国海水鱼产量约200万吨,未来5-7年可能快速增长至300万吨水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徐乐俊指出,水产品消费目的、消费形态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新兴市场潜力逐步显现。

11月,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该试点自2023年3月建设以来,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从170亿元提高至186亿元。未来,随着水产养殖和预制菜产业建设不断深入,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白蕉海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渔业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孙岁寒